《云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
云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
28種疾病門診政策范圍內
報銷比例達到80%
9類15種大病集中救治全覆蓋
……
主要針對扶貧部門核定的我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讓他們看得起病
方便看病
看得好病
盡量少生病
“四重保障”實現“九個確?!?/span>
從 2017 年起,建立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以下簡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費用兜底保障機制 “四重保障”措施,實現 “九個確?!保?/span>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 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 100% ;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28 種疾病門診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 80% ;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符合轉診轉院規范的住院治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 ;
確保9類15種大病集中救治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確保醫療救助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確保符合手術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白內障患者得到免費救治;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轉診轉院規范的醫療費用不超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確保貧困縣脫貧摘帽時至少有 1 所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標準 (30 萬人口以上的達到二級甲等),每個鄉鎮有 1 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 1 所標準化村衛生室。
到 2020 年全省貧困縣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指標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能力和可及性顯著提升,實現大病基本不出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就醫費用負擔大幅減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看得起病”
各統籌地區對符合分級診療、轉診轉院規范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實行以下傾斜政策:
28種疾病報銷比例提高到80%,一般診療費個人自付部分由基本醫保全額報銷。普通門診基本醫保年度最高報銷限額比其他城鄉居民提高 5個百分點。
對高血壓Ⅱ—Ⅲ期、糖尿病、活動性結核病、癌癥、肉瘤、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黑色素瘤、生殖細胞瘤、白血病、需要放化療的顱內腫瘤、終末期腎病、器官移植、系統性紅斑狼瘡、再生障礙性貧血、遺傳性球型紅細胞增多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癥、帕金森氏病、血友病、兒童生長發育障礙、小兒腦癱、重癥肌無力、肌營養不良、運動神經元疾病、兒童免疫缺陷病等28種疾病,門診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比其他城鄉居民提高10—20 個百分點,達到 80%(其中重性精神病和終末期腎病門診報銷比例達到 90%)。
鄉鎮衛生院住院不設起付線
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比其他城鄉居民提高 5—20 個百分點,其中,鄉鎮衛生院住院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達到 90%—95% ,最高報銷比例不超過 95% ;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達到 80%—85% ;州、市級醫療機構和省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達到 70% 。確??h域內住院實際報銷比例不低于70% 。對符合轉診轉院規范,到縣域外住院的,單人單次住院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不低于 70% 。
政策范圍內報銷藥品達到 2888 種
2017 年起,進一步擴大基本醫保用藥和診療項目報銷范圍,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藥品達到 2888 種、診療項目達到 5003 項。
將治療惡性腫瘤的高值靶向藥和中藥,治療高磷血癥的口服藥等36種國家談判藥品納入癌癥、腎透析、血 — 4 — 友病、糖尿病、肺心病、精神病等醫保報銷范圍。將康復綜合評定、吞咽功能障礙檢查、手功能評定、平衡試驗、平衡訓練、表面肌電圖檢查、輪椅技能訓練、耐力訓練、大關節松動訓練、徒手手功能訓練、截肢肢體綜合訓練、小兒行為聽力測試、孤獨癥診斷訪談量表 (ADI)測評、日常生活動作訓練、職業功能訓 練、精神障礙作業療法訓練、減重支持系統訓練、電動起立床訓 練、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言語能力篩查共20項康復項目納 入醫保報銷范圍。
對有康復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各級殘聯優先提供康復訓練、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等康復服務。
大病保險起付線降50%
醫療費用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 50% ,年度報銷限額提高 50% ,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比其他城鄉居民提高10—20個百分點,達到 70% 。
將保障范圍擴大到罹患癌癥、肉瘤、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黑色素瘤、生殖細胞瘤、白血病、需要放化療的顱內腫瘤、終末期腎病、器官移植、 系統性紅斑狼瘡、再生障礙性貧血、遺傳性球型紅細胞增多癥、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癥、帕金森氏病、血友病、兒童生長發育障礙、小兒腦癱、重 癥肌無力、肌營養不良、運動神經元疾病、兒童免疫缺陷病等 25種疾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醫療費用。
將傾斜政策和保障責任納入大病保險實施方案,依法在與大病保險承辦機構簽訂的合同中,明確大病保險傾斜政策及其實施主體、權利、義務。
年度累計救助封頂線不低于10萬元
取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起付線,年度累計救助封頂線不低于 10 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符合轉診轉院規范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后達不到 90% 的,通過醫療救助報銷到 90% ,縣級政府可通過整合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實現。省財政按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 10 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醫療費用兜底保障
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后,符合轉診轉院規范住院治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不到 90% 和個人年度支付符合轉診轉院規范的醫療費用仍然超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縣級政府統籌資金進行兜底保障,省財政按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 60 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方便看病”
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持社會保障卡、有效身份證件辦理入院手續,并與醫療機構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無需繳納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療。對確有困難,出院時無法一次性結清自付費用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可與醫療機構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延期 (分期) 還款協議,辦理出院手續。
定點醫療機構 “一站式”即時結報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衛生計生、扶貧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推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兜底保障通過統一窗口、統一信息平臺實現 “一站式”結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結算醫療費用時,定點醫療機構通過信息系統計算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報銷補償金額后,對各類報銷補償資金統一進行墊付,按照有關規定實行 “一站式”即時結報,患者只需繳清個人自付費用。
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到 2017年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00% 覆蓋。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放健康卡。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 65 歲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年免費開展 1 次健康體檢。對已經核準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綜合服務,并逐步擴大病種。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個人需繳納的 12 元,由省財政和州、市財政對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照 4:6 的比例承擔,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照 6:4 的比例承擔。
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招錄定向免費醫學生6000 人
“十三五”期間,招錄本 (專)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 6000 人,畢業后安排在縣級及以下 (??粕才旁诳h級以下)醫療機構就業,納入編制和崗位管理;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 1 萬人;培養縣級骨干醫師 1480 人。
依托省內各醫學類高職高專和中等職業衛生學校,開展鄉村醫生在職學歷教育,到 2020 年,力爭全省鄉村醫生達到中專及以上學歷。
采取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醫院”“二級以上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和組建 “醫療共同體”、組織 “醫療小分隊”等形式,定向服務基層,定向幫扶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2017—2020 年,每年向基層派遣 2500 名醫師。
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貧困縣脫貧摘帽時,至少有 1 所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標準 (30萬人口以上的達到二級甲等)。實施州、市級公立醫院等級提升工程,到 2020 年,每個州、市力爭有 1 所三級甲等醫院。
貧困縣脫貧摘帽時,每個鄉鎮有 1 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千人口擁有鄉鎮衛生院床位數達到 1.2 張。加強貧困縣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設備、人才隊伍建設,規范科室診療流程,結合當地常見病、多發病,每個鄉鎮衛生院建設 1 個臨床特色科室。
貧困縣脫貧摘帽時,每個行政村建有 1 所面積不低于 60 平方米的標準化村衛生室,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 1 名的標準配備村醫,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 1 名村醫執業。
《健康扶貧30條》的出臺
必將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
提高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
醫療保障水平以及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從根本上有效解決因病致貧
因病返貧的發生